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
摘    要:为探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光合物质生产、品质和经济效益特征及差异,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当地代表性优质水稻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稻虾(rice crayfish, RC)、稻鳖(rice turtle, RT)、稻鳅(rice loach,RL)、稻鲶鱼(rice catfish, RF)、稻锦鲤(rice koi, RK)和稻鸭(rice duck, RD)等6种主流和当地特色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与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生产(CK)进行对比,系统研究多种类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显著降低3.66%~7.54%,其中稻鸭模式减产最少,稻锦鲤模式减少最多。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产量降低主要由于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减少导致群体颖花量显著减少,并且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和叶面积指数偏小,主要生育阶段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较低,导致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少。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较CK显著降低稻米整精米率2.40%~4.37%,显著降低垩白度8.14%~11.14%,增加直链淀粉含量9.35%~13.80%,降低蛋白质含量6.29%~10.01%,显著提高食味值评分3.91%~11.69%,其中稻鲶鱼、稻虾、稻鳅模式在提升稻米食味品质上的作用更明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崩解值较对照升高2.75%~12.65%、3.24%~19.63%和2.47%~14.79%、1.67%~5.78%,消减值降低2.54%~15.15%,稻米品质变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较CK提高80.93%~511.52%,其效益增加主要源于水产(禽)养殖产品增收和稻米优质加价增收。综上所述,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稳产提质增效的稻作生产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