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主要农田土壤对外源As(Ⅴ)吸附的差异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引用本文:赵小燕,吕家珑,代允超,等.我国主要农田土壤对外源As(Ⅴ)吸附的差异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9):144-148.
作者姓名:赵小燕  吕家珑  代允超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行业(农业)科技专项“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阈值研究与防控技术集成示范”(200903015)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农田土壤对砷的吸附能力,以明确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其有效性。【方法】 集全国18种典型农田土壤,分析其主要理化性质,采用吸附试验,测定不同土壤对外源砷(As(Ⅴ))的吸附量及吸附率,并分析土壤吸附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酸性土壤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大于碱性土壤,其中以赤红壤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为1.64 mg/g,吸附率为6.83%,酸性土壤对外源砷的吸附量为0.19~1.64 mg/g,吸附率为0.64%~6.83%。碱性土壤中,以山东潮土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为0.19 mg/g,吸附率达0.89%,山西褐土对外源砷吸附能力最差,吸附量仅为0.15 mg/g。土壤对外源砷吸附量与土壤黏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pH、阳离子交换量(CEC)、全磷、速效磷、CaCO3含量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农田土壤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H对土壤吸附砷能力的影响最明显。

关 键 词:As(Ⅴ)  农田土壤  理化性质  吸附特征
收稿时间:2013/5/1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