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潜根线虫病发生和防治研究
引用本文:殷友琴 ,李学文.水稻潜根线虫病发生和防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3).
作者姓名:殷友琴  李学文
摘    要:1080-1983年间在23个县、市,近千亩稻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以Hirschmanniclla oryzae Luc and Goodey,1963。为优势种的水稻潜根线虫,在上述县、市分布很广,受害株在大田没有明显症状,人工接种的秧苗显著矮小,叶色较淡,分蘖数减少,产量降低。该线虫分别在早、晚稻分蘖盛期过后发生一次高峰。各种虫态均可越冬。越冬场所主要是稻桩的根部,其次为某些冬季作物和宿根性杂草。越冬虫态以雌虫和四龄幼虫比例最大。该线虫还可寄生在9科19种植物上,其中以禾本科的千盒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ioa crusgalli);莎草科的牛毛毡(Eleocharis acicularis),及堇莱科的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ca)等虫口基数最大。水稻在秧苗期开始受侵染。受侵染部位通常在离根尖2-3厘米处。人工接种要在有泥土栽种水稻的条件下才能成功。不同品种抗性不同,但未发现有免疫的品种,此外,不同耕作制度及不同海拔的情况下,虫口密度也有较大差异。大田防治采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4斤,于插秧前表施和分蘖期深施,防效可达79.7-87.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