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减贫实践——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引用本文:李娜,张广来,周应恒,武文杰.中国减贫实践——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2):294-310.
作者姓名:李娜  张广来  周应恒  武文杰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南昌 330013;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A045)
摘    要: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为合理、客观地评价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县域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中国农村“光伏扶贫”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净效益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根据DID基准回归结果展开成本-效益测算。研究表明:1)在“光伏扶贫”政策下,光伏扶贫县的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显著提高10.37%、6.04%;2)更具光照优势与缺乏就业选择的西部县、自治县与深度贫困区将从“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福利;非自治县与非深度贫困区在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后经济效益更为显著;3)社会经济效益的产生机理源于“光伏扶贫”政策中“自有岗位+公益岗位”双重就业机会、政府财政补贴、发电上网收益、村集体定期分红以及“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等途径。鉴于此,为推动该政策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多渠道保障已建成光伏电站运行可持续性;双向加强光伏扶贫宣教工作,着力调动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落实光伏电站建设,强化规模化建设应对能力。

关 键 词:光伏扶贫  社会经济效益  双重差分法
收稿时间:2021/5/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