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洲新稻与籼稻杂交后代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鉴定
引用本文:秦钢,黄大辉,刘驰,马增风,张月雄,阎勇,卢星高.非洲新稻与籼稻杂交后代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鉴定[J].广西农业科学,2013(4):562-565.
作者姓名:秦钢  黄大辉  刘驰  马增风  张月雄  阎勇  卢星高
作者单位:[1]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2]广西东亚扶南糖厂,广西崇左53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703);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201005(基,2012YZ12]
摘    要:【目的】探明非洲新稻与籼稻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在水稻育种中利用非洲新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利用非洲新稻Z3与籼稻龙特浦B杂交获得F1群体,再自交获得F2群体,在水稻成熟期调查亲本和各群体的结实率及主要农艺性状。【结果】Z3与龙特浦B杂交F1的自交结实率为70%,F2群体的自交结实率为24%~80%;F2群体中各性状都存在变异,可从中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2群体单株产量与株实粒数、株穗数、结实率和穗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非洲新稻Z3与籼稻龙特浦B杂交后代之间不存在自交不育问题,可在水稻育种中直接利用。

关 键 词:水稻  非洲新稻Z3  籼稻龙特浦B杂交  育性  农艺性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