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
| |
作者姓名: | 姜勇 张玉革 梁文举 闻大中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16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413),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基金资助项目(SYZ0204) |
| |
摘 要: |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有机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的剖面分布差异。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其它几种利用方式高,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极显著相关,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碳与氮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林地R 2=0.990,撂荒地R 2=0.990,稻田R 2=0.976,玉米地R 2=0.980,P < 0.001,n =30);剖面中C/N随深度而下降,林地C/N较高,稻田C/N较低,玉米地与撂荒地相应土层中C/N相近;在100 cm深度内,林地土壤分别比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每年多截获4.25、2.87和 4.48 t·ha-1有机碳,年增幅分别为6.15%、3.26%和 5.09%;林地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稻田、玉米地和撂荒地(P值分别达到0.001、0.008和0.008),其它3种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及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
关 键 词: | 潮棕壤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C/N 有机碳储量 |
收稿时间: | 2004-06-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