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遗传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王鹏科,黄寿松,杨智全,徐旗.遗传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1998(3).
作者姓名:王鹏科  黄寿松  杨智全  徐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摘    要:小麦核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但小麦核不育往往由于缺乏稳定的保持系而限制了其应用。标记性状尤其是籽粒颜色标记是解决核不育小麦保持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体系的育成和矮秆基因的导入,为小麦核不育杂优利用创造了基础材料。利用籽粒颜色标记太谷核不育小麦,对于其育种应用和杂优利用有一定意义。作者还对VE型不育系的蓝粒标记,蓝标型不育保持系的粒色表现及杂种优势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小麦  核雄性不育  研究进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