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玉米抗旱研究进展
摘    要:作为旱地作物的玉米,其抗旱性是指在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条件下,不仅能存活下来,而且能使产量稳定在一定水平的能力。其抗旱机制通常有3种:躲旱(drought escape)、避旱(drought avoidance)和耐旱(drought tolerance)。其中避旱和耐旱统称为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躲旱是植株在严重的水分胁迫发生之前完成其生活周期的能力。避旱是在水分胁迫发生时,植株通过维持组织的高水势或以组织水势略微下降来忍受干旱的能力。耐旱则是随着水势的降低,植物组织的生理活动或代谢活动下降较低的能力。利用早熟品种躲旱,虽然适应干旱环境,但由于早熟性,其产量潜力不大。因此目前大多数育种家都倾向于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育种。根据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玉米种质问的抗旱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玉米抗旱育种的内因和依据。在当代玉米主栽高产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中应存在抗旱基因,可直接用于玉米的抗旱育种。玉米引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长期在广阔的地域进行种植后经人工和自然选择形成了抗旱种质资源的丰富基础。王泽力(1998)对征集的百余份玉米材料筛选鉴定后发现,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耐)旱性,经改良后已经取得较好的育种成效。曾盂潜(1992)证实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自交系8112和黄早4都具有优良的抗(耐)旱性能。目前,以8112,黄早4为代表的改良系较多,都不失作为研究利用的重点。Dafrisa A研究认为,M017对高温与干旱的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由此说明,从经过选择和改良的农艺种质资源中可以筛选出抗旱的优良基因型。

关 键 词:玉米种质 抗旱性 抗旱能力 抗旱育种 亲本自交系 干旱条件 水分胁迫 植物组织 产量潜力 种质资源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