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石斑鱼寄生鱼蛭特征分析和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石斑鱼寄生鱼蛭的基本特征和生态防控。【方法】通过提取石斑鱼寄生鱼蛭遗传物质,构建COI、NDI、18s rD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采自广东大亚湾的石斑鱼寄生鱼蛭,研究其生长发育等特征,从而确定该鱼蛭的分类地位、基本特征及其生活史;通过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石斑鱼混养,开展石斑鱼寄生鱼蛭生态防控技术研究。【结果】石斑鱼寄生鱼蛭与菲律宾蛭(Zeylanicobdella arugamensis)生物学特征一致,可认定为同种。在实验室条件(温度25~27℃,盐度28.0‰,pH 7.5~8.0,溶氧量5.30~5.80 mg/L)下,石斑鱼寄生鱼蛭卵从产出到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为10~11 d,以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宿主,从幼虫到成虫产卵所需时间为9~11 d,完成1个完整的生活史周期需要19~22 d。石斑鱼寄生鱼蛭幼虫和成虫均不能在淡水长时间存活,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60和200 min。鱼蛭成虫在没有宿主的条件下,水体温度25~27℃,在盐度40.0‰、30.0‰、20.0‰和10.0‰下分别最长能存活12、14、18和19 d。鱼虾混养时,2种对虾对石斑鱼寄生鱼蛭均有清除能力,其中凡纳滨对虾对石斑鱼寄生鱼蛭的清除率最高,在24 h内清除率可达100%。【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广东大亚湾养殖石斑鱼的寄生鱼蛭为菲律宾蛭,其完整生活史为19~22 d;本试验条件下,菲律宾蛭幼虫和成虫在淡水中均不能存活超过200 min,故可以用淡水浸泡的方法清除该鱼蛭;在缺乏宿主的条件下,菲律宾蛭存活不超过20 d,故可以通过隔离宿主的办法使该鱼蛭自然消亡;凡纳滨对虾或斑节对虾与石斑鱼混养能主动摄食菲律宾蛭,将其清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