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鸭菲莱氏温扬球虫内生发育的研究
引用本文:殷佩云,蒋金书,孔繁瑶,林昆华,范国雄,刘桂英,武军,杨红心.北京鸭菲莱氏温扬球虫内生发育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84(2).
作者姓名:殷佩云  蒋金书  孔繁瑶  林昆华  范国雄  刘桂英  武军  杨红心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宁夏固原地区畜牧兽医研究所,宁夏固原地区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    要:作者对北京鸭菲莱氏温扬球虫 Wenyonella philiplevinei 的内生发育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雏鸭感染后36~48小时发现第一代裂殖体,寄生于卵黄蒂前后和回肠肠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内,位于核的上方或下方。裂殖体和殖裂子都比 Leibovitz(1968)所报告的偏小,出现的时间偏后,该作者在雏鸭感染后24小时观察到第一代裂殖体。2.在雏鸭感染后54~72小时发现第二代裂殖体,寄生于卵黄蒂前后肠段、回肠和盲肠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比 Laibovitz(1968)所报道的偏小,出现的时间偏后,该作者报道出现于感染后49小时。3.感染后78~108小时发现第三代裂殖体,寄生于卵黄肇前后、回肠和盲肠肠绒毛上段上皮细胞内和固有层中,亦较 Leibovitz(1968)所报道的偏小,出现的时间偏后,该作者说出现于感染后74小时。4.感染后84小时见到配子体,91~120小时在卵黄蒂前后肠段、回肠和盲肠见到成熟的大小配子体,比 Leibovitz(1968)所见到的偏小,出现的时间略偏前,该作者在感染后93小时见到大小配子体。5.感染后91小时在回肠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现卵囊,延续至120小时;到132小时仍能在回肠绒毛固有层中见到极个别的囊。到144小时即未再见到卵囊。人工感染的潜在期为95小时,Leibovitz(1968)报道为93小时。6.内生发育阶段寄生于卵黄蒂前后、回肠、盲肠和直肠肠绒毛上段的上皮细胞内和固有层中,曾在极个别患者的12指肠和空肠发现虫体,与 Leibovitz(1968)的观察基本相似,但他报道在盲肠12指肠和空肠未见到虫体。7.感染78至98小时之间,在卵黄蒂前后段、回肠和盲肠,见有不同程度的肠绒毛上皮脱落,水肿,固有层充血,和成纤维细胞增多等变化。肉眼病变不显著。所见病变比 Leibovitz(1968)所描述的偏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