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从我省小麦生态条件谈小麦增产的几个问题
作者姓名:胡廷积
作者单位:河南农学院农学系小麦研究室
摘    要:本文根据最近五年来小麦“高稳低”综合研究和有关调查材料,从整体上、时间上、空间上阐述我省小麦生态条件与小麦生长发育、增产途径的关系和因地种植,小麦种植区域化等问题。1、从整体上,针对我省小麦生态条件(温、光、水、土),分析我省小麦生长发育具有“两长一短”的特点,即全生育期长(230多天),幼穗分化期长(160—170天),籽粒灌浆期短(36—40天),其“三段比”(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为6:2:2。小麦生长速度是前慢后快。因此影响我省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主要是中后期生育时间短,不利气象因素和病虫害较多。在育种目标上,要考虑:(1)选育单穗生产力潜力大的;(2)选育稳产,抗逆性好的品种;(3)选育适当早熟、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在栽培管理上要把握住小麦三段生育特点与生态条件关系,努力做到“冬壮春稳夏不衰”的要求。由于我省小麦单棱期、二棱期时间长,以增加小穗数为主来增加穗粒数较为有利。2、从时间上,根据1975—1979年五年来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穗、粒、(?)三因素的形成与生态条件的关系,说明穗的形成与“暖冬年”、“冷冬年”有密切关系,粒的形成与“春长”、“春短”有密切关系,千粒重的高低与光照、干热风有密切关系。并从中总结出:三因素均衡发展型、穗多型、粒多型、穗重型等四种小麦增产类型。3、从空间上,按照我省各地不同小麦生态条件,可分为:平原水肥地高产小麦,丘陵旱薄地小麦,盐碱地小麦,稻茬地小麦,上浸地小麦等不同生产类型,并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关键性技术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实行小麦种植区域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