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海赤潮研究概况
引用本文:顾新根.东海赤潮研究概况[J].现代渔业信息,1989,4(2):40-43.
作者姓名:顾新根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    要:东海是我国赤潮的多发海区。近十余年来有关的海洋、水产研究单位先后开始了对东海的赤潮进行研究工作。初步研究表明,引起东海赤湖频度最高的生物为夜光藻和束毛藻,此外,也出现多种类的混合型赤潮.东海赤潮通常形成于营养物质丰富的河川径流影响明显的河口锋区(长江口和杭州湾)及上升流海区(浙江中部沿海)。在短期内(约一周)海水C迅速增温大于2℃者及连续天数较长的潮湿闷热天气持续一周以上者,均可视为赤潮暴发的预警性征兆。赤潮对渔业的危害表现为,破坏渔场饵料基础导致渔获量下降;影响贝藻类生长,导致贝藻死亡。

关 键 词:海区  东海  危害表现  增温  渔场  研究单位  饵料  锋区  闷热  上升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