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呼伦贝尔天然打草场分布及生物量遥感估算
作者姓名:闫瑞瑞  唐欢  丁蕾  姚静  陈宝瑞  辛晓平  王旭  闫晓红  牛文远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2. 铜陵学院,铜陵,244000;3. 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0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6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06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132016033,1610132016027);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4)资助。
摘    要:天然打草场在中国草地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障草畜季节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灾后应急救援的饲草储备资源。目前关于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与生物量高低等信息的研究欠缺,限制了区域性饲草储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28×104 hm~2,其中鄂温克民族苏木打草场面积居首位,为22.69×104 hm~2,巴彦哈达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呼和诺尔镇及西乌珠尔苏木的打草场面积次之,面积均大于9.00×104 hm~2,宝日希勒镇面积最小,为0.64×10~4 hm~2。基于MODIS-NDVI与打草场实测量建立的反演模型相对误差为20.56%,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牧草产量;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平均生物量为1.24×10~3 kg/hm~2,总生物量为992.90×106 kg,生物量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鄂温克苏木打草场总生物量较高,为304.21×10~6 kg,巴彦哈达苏木次之,为221.01×10~6 kg,其他苏木占47.10%;研究区天然打草场面积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温性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少量分布在低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及沙地草原。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分析典型牧区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关 键 词:遥感  植被  模型  天然打草场  资源分布  NDVI  生物量估算
收稿时间:2017-01-17
修稿时间:2017-07-1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