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籼粳杂交标记基因偏分离现象初析(简报)
引用本文:孙新立,才宏伟.水稻籼粳杂交标记基因偏分离现象初析(简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1(1):16-16,22.
作者姓名:孙新立  才宏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摘    要:对水稻籼粳杂交后代标记基因偏分离现象的研究报道很多,这些研究多采用三交组合,杂交F;为父本,研究雄配子基因。认为标记基因的偏分离主要是雄配子体基因的作用。Yokoo,Ikehashi发现远源杂交中雌配子败育引起杂交F1低育和F2或测交一代标记基因偏分离。1991年,作者选用一些水稻广亲和品种(WCVs)配组,得到F1种子,用F1做母本和典型籼或粳测交,对测交一代观察发现一些组合标记基因存在偏分离(附表)。有些组合标记基因的偏分离似乎与雄配子基因和雌配子败育无关。同工酶标记基因测交后代分离比理论上为1:1。颜色标记基因遗传接…

关 键 词:水稻  籼粳杂交  标记基因  偏分离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