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覆盖对大豆田土壤水热盐及产量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董云云 王飞 韩剑桥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计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技术集成与模式"(2016YFC05017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58;41807067);陕西省水利水保科技项目"秦巴山地坡面近自然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7sbkj-01)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农田土壤水、热、盐及大豆产量的影响,为促进陕北安塞县山地梯田作物增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豆(中黄3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膜覆盖(M)、谷子秸秆覆盖量5 000 kg/hm~2(J_5)与2 500 kg/hm~2(J_2)和传统耕作(CK)4个处理进行了系统对比试验。[结果]①除20—40 cm土层的结荚期外,其他土层各时期M和J_5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高于CK处理。另外在0—60 cm各土层中,出苗期M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高于J_5处理;②在0—60 cm各土层中,全生育期M的土壤温度均高于CK处理,除结荚期外,J_5处理的土壤温度均低于CK处理;③在一定范围内,M处理可提高土壤电导率,且在0—20 cm土层中,M和CK处理的电导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④M和J_5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显著高于CK处理46.73%(p0.01)和34.61%(p0.05);⑤在一定范围内,大豆产量与其全生育期的平均土壤贮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较于其他生长阶段,出苗期土壤物理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大豆产量与出苗期土壤贮水量和电导率极显著正相关,且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土壤贮水量和电导率,可促进大豆增产。
|
关 键 词: | 土壤贮水量 温度 电导率 大豆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9-11-29 |
修稿时间: | 2019-12-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