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稻纹枯病菌菌株与水稻品种的致病互作分析
作者姓名:张君成  王忠文  张正淳  蒙姣荣  袁高庆  刘洪涛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5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GXNSFA018068);广西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0709MS023)
摘    要: 用离体叶接种方法进行稻纹枯病菌群体致病力和水稻抗病力测定,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图解分析发现,病菌群体的致病力呈现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特征,服从正态分布;菌株与品种的致病互作中,菌株间的差异、品种间的差异、以及菌株-品种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互作效应对致病反应的变异所起的作用很小,致病反应的变异主要由菌株效应的差异或者品种效应的差异造成;大多数菌株在品种“中浙优1号”上的致病力排序与在“特优524”上的排序趋势是一致的;大多数品种对菌株2008-126-2的抗病力排序与对菌株2008-88-1的排序趋势是一致的。依结果认为寄主水稻的抗病力也服从正态分布。基于这些分布特征和致病互作特征,可以认为,一般要体现病害差异的试验,水稻寄主应选用中等抗病力的品种,病菌应选用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抗病育种实践中,进行品种资源抗病性评价时,可采用二步行策略,第一步先用一个中等致病力菌株对所有品种先行鉴定,第二步用一个强致病力(或弱致病力)菌株对高抗病力(或低抗病力)的品种再行鉴定。同理,病菌材料的致病性评价也可采用二步行策略,第一步先用一个中等抗病力品种对所有菌株先行鉴定,第二步用一个高抗病力(或低抗病力)品种对强致病力(或弱致病力)的菌株再行鉴定。品种抗病性(或菌株的致病性)的鉴定结果可以采用正态分布函数计算法进行分组归类。

关 键 词: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抗病力  正态分布  互作效应  
收稿时间:2013-01-15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