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庄河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李雪莹 王方雄 姚云 温海明 薛忠跃 |
| |
作者单位: |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3.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资助项目“海岸带生态健康的多尺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研究”(11YJC630202);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WT2010031) |
| |
摘 要: | [目的]探究辽宁省庄河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为该市滨海湿地的合理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庄河市2000,2010年2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模型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和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0a间,庄河市滨海湿地的面积减少了7.44%;景观斑块数(NP)由2000年的3 425块增加到2010年的3 563块,增加了4.03%;景观多样性指数(H)由2000年的0.631 5增加到2010年的0.855 4;景观优势度指数(D)从2000年的0.835 9降低到2010年的0.736 4;景观均匀度指数(E)从2000年的0.578降低到2010年的0.514。[结论]庄河市滨海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加剧。在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力作用下,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生态功能不断下降,使得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严重影响庄河市的经济发展。
|
关 键 词: |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GIS 驱动力 庄河市 |
收稿时间: | 2013-08-01 |
修稿时间: | 2013-08-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