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多样性特征比较
引用本文:姚华开,刘岳飞,张传进,吴人敏,杨尚东.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多样性特征比较[J].西南农业学报,2018(2).
作者姓名:姚华开  刘岳飞  张传进  吴人敏  杨尚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摘    要:【目的】比较并探究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多样性能否作为筛选具有促生效果作物组合的生物学指标,为筛选促生的间套种作物组合及对土壤连作障碍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选取葫芦科、豆科及旋花科作物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同为葫芦科的根际土壤中涉及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酶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水平,缺乏互补性;而葫芦科作物与豆科的豇豆和旋花科的红薯根际土壤相应的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差异水平,表现出良好的互补效果;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葫芦科作物根际土壤中富集的优势细菌种属趋向一致,而豇豆和红薯根际土壤中均拥有各自特异的优势细菌种属,同样表现出具有与葫芦科作物互补及提高葫芦科作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潜力。【结论】作物根际土壤中涉及碳、氮和磷循环的相关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指数,以及作物根际土壤中富集的优势细菌种属均适宜作为鉴定不同作物根际微环境之间是否具有互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豇豆和红薯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表明豇豆和红薯均具有改良葫芦科作物黄瓜、瓠瓜和南瓜根际土壤微环境的潜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