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论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依据——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12周年
引用本文:胡克福 ,王书明 ,杨红霞.浅论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依据——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12周年[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3).
作者姓名:胡克福  王书明  杨红霞
摘    要:<正>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摸之大,作用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以蒸气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激光技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现代生物工程为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与社会生产、政治、经济制度联系更为直接、紧密的高等教育,它在这场科学技术革命中的战略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为了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和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必须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1983年9月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战略方向,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拟从教育的产生,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原理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初步探索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