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引用本文:南丽丽,郁继华,郭全恩.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6):71-76.
作者姓名:南丽丽  郁继华  郭全恩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自然基金(31460630);国家自然基金(41163002);国家自然基金(41363004)
摘    要:在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0,3,4,5,7,10 a)苜蓿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旨在探讨种植不同年限苜蓿对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为粮草合理轮作周期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苜蓿与撂荒地相比,土壤酶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各年限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均随生长年限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种植苜蓿5a土壤酶活性增加最明显,0~60 cm土层依次较CK分别增加了80.56%、69.91%、46.75%、533.33%、110.71%、11.81%;土壤6种酶的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表层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最强。脲酶和淀粉酶活性在夏季最高,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春季达到最高。对6种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除蔗糖酶外,其余5种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关 键 词:苜蓿地  土壤酶  种植年限  土层深度  荒漠绿洲

The change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alfalfa field with different growing years in arid desert oasis
NAN Li-li,YU Ji-hu,GUO Quan-en.The change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alfalfa field with different growing years in arid desert oasis[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15,33(6):71-76.
Authors:NAN Li-li  YU Ji-hu  GUO Quan-en
Abstract:
Keywords:Alfalfa field  soil enzyme  planting-age  soil depth  desert oasi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