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PS-InSAR技术监测土壤侵蚀可行性研究
引用本文:杨通, 张智杰, 王效科, 郭旭东, 于潇. 基于PS-InSAR技术监测土壤侵蚀可行性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14): 127-134.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1.14.014
作者姓名:杨通  张智杰  王效科  郭旭东  于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 100094;3.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C0507303)
摘    要:近年来,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PS-InSAR)快速发展,为宏观尺度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契机,但该技术在国内尚未应用于土壤侵蚀监测研究。该研究尝试利用PS-InSAR方法监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土壤侵蚀情况。首先通过Sentinel-1A卫星数据时序差分干涉,获取地表累计形变点云;然后基于土壤侵蚀物候特征,构建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多尺度滤波流程,从地表累计形变点云中筛选出土壤侵蚀点;最后将土壤侵蚀点与多源数据叠加分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分布的时空特征。方法运行结果表明,研究区2017至2018年共计有10 596处土壤侵蚀点。侵蚀点云主要分布在山区平原过渡区域,平均侵蚀速率为15 mm/a,侵蚀营力为风力水力混合。经实地验证,监测侵蚀点与实际侵蚀发生地的对应准确度为86.4%,高程方向总体监测精度为厘米级。研究表明,改进后的PS-InSAR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土壤侵蚀,且具有宏观性、精确性、长期性、经济性的优点。

关 键 词:土壤  侵蚀  合成孔径雷达  多尺度滤波  差分干涉  累计形变点
收稿时间:2021-01-17
修稿时间:2021-07-0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