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武威市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作者姓名:蒋菊芳  刘明春  魏育国  李亚萍  杨梅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重大专项)“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GYHY201506001-2);甘肃省气象局科研 面上项目“甜高粱在河西的气候适应性研究”(GSMAMs2016-13);干旱基金“荒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机理及干旱阈值研究”(IAM201507)。
摘    要:为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减少霜冻造成的损失,笔者以1961—2015年武威市各县(区)霜冻和农作物生育及产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霜冻特征及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结果表明:(1)55年来武威市各县(区)初霜日推迟17~23天,终霜日提前20~29天,无霜期延长天数达39~48天;变异系数:无霜期终霜日初霜日;(2)终霜日60年代到90年代多为正距平,21世纪以来多为负距平;而初霜日和无霜期60年代到90年代多为负距平,21世纪以来为正距平;60、70年代距平变幅较大;(3)从霜冻出现时平均地面最低气温看,发生重霜冻害概率民勤9%,凉州2%;发生中霜冻害概率民勤7%,凉州7%,古浪2%;而发生轻霜冻害概率民勤84%,凉州91%,古浪98%;(4)霜冻对喜温作物春玉米的影响明显大于春小麦,且春玉米三叶—七叶期是霜冻危害最敏感的时期,初霜日越早、无霜期越短,春小麦、春玉米和粮食作物易受早霜冻害影响产量;而终霜日越晚,农作物遭受晚霜冻害风险提高。

关 键 词:武威市  霜冻  农作物  影响
收稿时间:2016-09-13
修稿时间:2017-10-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