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降水对武汉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湿清除特征
作者姓名:李德俊  熊守权  柳草  熊洁
作者单位:湖北气象服务中心,湖北气象服务中心,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气象服务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云水资源评估研究及应用示范”(2016YFA0601700);我国大气重污染累积与天气气候过程的双向反馈机制研究重点专项“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平原重污染过程大气污染物与低层气象要素垂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研究”(2016YFC0203304);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湖北不同云系增雨作业概念模型研究”(2016Y06)、“武汉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等级下降的降水阈值研究”(2016Q16)。
摘    要:为了研究降水对空气中污染物冲刷作用,利用2014年秋季发生在武汉市2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的地面空气质量、气象观测和雨滴谱等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对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湿清除特征。结果表明:(1)这2次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颗粒污染物PM,在均压场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累积叠加,导致"09.26—29"和"11.13—24"2次重度雾霾天气过程,过程末期由于分别受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的冲刷,各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空气质量显著好转;(2)"09.26—29"过程后期受对流云降水影响,对各污染物清除效果依次是PM10、PM2.5颗粒污染物最好,O3、SO2和NO2次之,最差的是CO,而受层状云降水影响的"11.13—24"过程,对各污染物清除效果依次是PM2.5、PM10最好,NO2、SO2和CO次之,最差的是O3;(3)通过这2个过程分析,不同类型降水对应的平均碰并系数E也不同,武汉地区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对气溶胶的平均碰并系数分别可取0.33~0.43和0.25~0.35。

关 键 词:降水  空气污染过程  颗粒污染物  清除效果  碰并系数
收稿时间:2016-09-12
修稿时间:2017-09-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