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林草复合配置对长柄扁桃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黄优  王进鑫  冯树林  吕国利  刘潇阳  狄龙  王怀彪  王玉宝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办公室;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工作站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发计划项目"采煤迹地植被重建与保育技术研究"(2017YFC0504402-4);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项目"铅锌矿区尾矿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KTCL03-18);榆林市林业局科技项目"榆林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与示范"(201503011458)
摘    要:[目的]揭示不同草本植物对长柄扁桃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为煤矿塌陷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种林草复合配置模式(沙打旺+长柄扁桃(SC)、草木樨+长柄扁桃(CC)、苜蓿+长柄扁桃(MC)、红豆草+长柄扁桃(HC)、小冠花+长柄扁桃(XC)),长柄扁桃纯林(CK))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0—60 cm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结果]①不同复合模式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均显著增加,表现为:MCCCSCXCHCCK,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变化趋势相似,MC,CC和SC模式增加较为明显,XC和HC模式增加较少;②除脲酶外,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复合配置模式间差异显著,SC,CC和MC 3种模式明显优于HC和XC;③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速效磷显著正相关,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关系紧密,可用来表征土壤改良效果。[结论]研究区选用沙打旺+长柄扁桃、草木樨+长柄扁桃、苜蓿+长柄扁桃3种林草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积累和酶活性促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选用以上3种配置模式更有利于榆林煤矿塌陷地植被恢复。

关 键 词:长柄扁桃  林草复合  配置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收稿时间:2019-01-19
修稿时间:2019-01-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