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抗蚀性
作者姓名:肖盛杨  舒英格  陈梦军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山区林草间作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其评价:以贵州‘晴隆模式’为例"(31460133)
摘    要:[目的]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水土保持和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5种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11个理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最佳指标筛选及土壤抗蚀性评价。[结果]与耕地相比,其他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均明显增强;土壤团聚状况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黏粒含量有增加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分散率和团聚体破坏率显著减小(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黏粒含量、结构性颗粒指数、分散率、团聚状况、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破坏率是评价该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林地林草间作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耕地。[结论]楸树林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抗蚀性最优,建议该区域增加楸树林的面积,提高土壤抗蚀性,促进区域生态恢复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

关 键 词:土壤抗蚀性  植被类型  喀斯特  高原峡谷区  主成分分析
收稿时间:2019-03-26
修稿时间:2019-05-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