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作者姓名:程方民  胡东维  丁元树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农学系,浙江,杭州,310029
2.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 983 2 5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970 0 0 8)
摘    要: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3℃)和适温(23℃)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对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8116和广二矮10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变化与胚乳内部淀粉体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期稻米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抽穗5 d到15~20 d的这一时期,其余时段垩白度的变化幅度不大;高温(33℃)与适温(23℃)处理相比,以抽穗后10~20 d间的变化差别最为明显;胚乳淀粉体表现为“裸露型”还是“非裸露型”,主要与胚乳细胞内部淀粉粒发育程度有关,而与品种本身的垩白类型特征无必然联系

关 键 词:水稻  垩白  动态变化  温度  淀粉结构
收稿时间:1900-01-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稻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稻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