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山东省花生种植区耕层土壤残膜赋存特征
作者姓名:王学霞  宋宁宁  薛颖昊  王甲辰  梁丽娜  李梦佳  刘淑丽  刘东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北京 100125;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禹城 251200
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1320021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创新能力建设项目(KJCX20200419);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改革与发展计划项目(YZS202001)
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花生典型种植区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准确评估花生种植农田系统地膜残留污染现状,为该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覆膜年限为1~15 a的18个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土壤质地、地膜使用情况等指标,同时分析不同耕层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和残片数量。结果表明,覆膜1~15 a的4个典型花生种植区耕层(0~30 cm)土壤残膜量在2.48~46.01 kg·hm~(-2),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残膜的含量和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残膜含量和残片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布在0~10 cm土层内的残膜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随着覆膜年限增加,残膜呈现向深层土壤下移的趋势。25、4~25 cm~2和4 cm~2残片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覆膜年限增加,耕层(0~30 cm)土壤中小面积残膜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且在20~30 cm深层土壤4 cm~2的小残片呈明显增多趋势,加大了长期覆膜农田的残膜回收难度,可能对耕层土壤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地膜回收,以减少该地区地膜污染,对保护该地区花生产地健康有积极作用。

关 键 词:土壤残膜  残膜含量  残片数  覆膜年限  残膜回收
收稿时间:2021-01-1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