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春季毛竹光化学效率空间异质性比较
引用本文:陈嘉琦,温国胜,王艳红,张汝民,李洪吉,袁佳丽.春季毛竹光化学效率空间异质性比较[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1).
作者姓名:陈嘉琦  温国胜  王艳红  张汝民  李洪吉  袁佳丽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SPAC理论解析毛竹‘爆发式生长’的固碳机制”(31270497);“解析毛竹茎秆叶绿体结构与其高效碳同化的关系”(30972397)
摘    要:利用PAM-2100叶绿素荧光测定仪和SPAD 502型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测定不同竹龄(Ⅰ、Ⅱ、Ⅲ度)毛竹上、中、下3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竹龄毛竹上层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PSⅡ潜在活性(F v/F o)均显著低于中下层,非光化学荧光淬灭值(NPQ)则显著高于中下层。毛竹上层的SPAD值显著低于中下层,且随着竹龄增长有积累的趋势。综合比较,Ⅲ度毛竹Yield最高;Ⅱ度毛竹具有较好的光响应能力;在高光环境下,毛竹能增加热耗散,从而降低光抑制的程度。

关 键 词:毛竹  相对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光响应曲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