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规模猪场工厂化养猪生产的组织
引用本文:荆继忠.小规模猪场工厂化养猪生产的组织[J].猪业科学,2001,18(2):M1-M3.
作者姓名:荆继忠
作者单位: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摘    要:工厂化养猪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养猪生产最优化组织方式,在这种组织方式下,猪舍建筑和养猪设备得到最充分利用,可以降低养猪生产成本,同时可以组织起猪群周转的“全进全出”,有效减少猪只发病的机会。 工厂化养猪生产以“周”为单位安排全部生产活动,500头基础母猪规模的猪场若实行四周哺乳、五周育仔、七周育成、八周育肥制度,则该猪场每周都有25头母猪配种,按配种分娩率80%计20头母猪分娩产仔,约200头仔猪断奶,190头育仔猪进入育成猪生产车间,185头育成猪进入育肥猪生产车间,同样,每周有180头左右育肥猪出栏上市,猪场的管理者可以据此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 为实施“全进全出”,这样的猪场必须建有六间各自相对独立的产仔车间,每个车间有20张产床,7间各自相对独立的育仔车间,每个车间有20张育仔床,此外,还包括相对应的后续生产车间,才可能有效地组织起工厂化生产。 小规模猪场(基础母猪存栏数量在200头或以下),怎样组织这样小规模猪场实施工厂化生产工艺?以四周为单位进行组织,即每四周有20头母猪配种,16头母猪产仔,160头仔猪断奶,152头育仔猪进入育成猪生产车间,按此计算,可以确定后续所有车间的猪只存栏数量,该猪场的群体结构相应也就确定了。

修稿时间:2001年2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