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麦种子休眠与打破休眠的方法
引用本文:孙雨珍,谷贵卿,刘凤琴,陈叔平.大麦种子休眠与打破休眠的方法[J].种子科技,1991(4).
作者姓名:孙雨珍  谷贵卿  刘凤琴  陈叔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摘    要: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仍不能发芽,这种现象称为休眠。休眠是植物一个重要生命活动环节,是一种保证自身和繁衍自身的遗传特性,也是植物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但它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力,从而给准确评价种子的生活力和大田出苗率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对10个大麦品种休眠期测定和采用高温干燥措施打破休眠,为准确评价休眠期间大麦种子的生活力提供了试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由本所大麦组提供的10个大麦品种即科品10号(皮)、蒙克尔(皮)、矮秆齐(裸)、甘木(皮)、韭畸10号(皮)、卡特尔(皮)、2—10(皮)、2—26(皮)、早熟3号(皮)和85A346(皮)为本试验材料。 10个品种均在蜡熟后期收获,从收获之日开始每隔4天做一次发芽试验,直至发芽率平稳在80%(解除休眠标准)以上为止。两个重复,每重复100粒种子,采用双层滤纸纸上(TP)发芽床,发芽温度20℃,无光照,第4天查发芽势,第7天查发芽率。种子发芽标准是:具备种子幼根长度等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