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    要:利用核果类8条染色体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55对SSR引物,对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51份杏(Prunus armeniaca L.)种质进行贝叶斯聚类、遗传多样性和稀有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贝叶斯聚类K=5时,反映了最可能的5个遗传基础构成。在整体遗传水平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杏种质所涵盖的遗传基础构成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据遗传成分比例划分亚组,并通过遗传多样性比较发现,亚组Ⅱ和Ⅴ的种质多来自东北地区,其他亚组的种质多来自华北地区。亚组Ⅳ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I)最高,为1.568,亚组Ⅴ最低(1.181)。亚组间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平均为0.262,亚组Ⅲ与亚组Ⅳ间的遗传距离最短(0.156),亚组Ⅴ与杂合组的遗传距离最长(0.398),亚组Ⅴ同其他亚组间的遗传渗透和交流频率最低,其次为亚组Ⅱ。主坐标分析表明,大多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种质个体间遗传差异较小,归入东北地区的亚组Ⅱ和亚组Ⅴ的遗传基础差别明显。对供试材料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统计和比较发现,86.27%供试杏种质检测到140个稀有位点,平均每个样品2.74个。种质‘李蜜杏’含稀有位点数最多(11个),占其位点总数的10%;而‘吨葫芦’、‘新世纪’和‘关音脸’等种质中未检测到稀有位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