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发展时空分异与优化决策
引用本文:李进涛,刘琳,王乙杰,冷安丽.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发展时空分异与优化决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38(3):523-536.
作者姓名:李进涛  刘琳  王乙杰  冷安丽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237;山东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 山东 青岛 266237;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237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23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YJCZH070);山东大学青年团队项目(IFYT20004);2020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QDSKL2001033)
摘    要:为了因地施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构建县域乡村地域系统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三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耦合模型开展县域乡村“三生”系统优化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具有东北-西南地域分异特征,75.82%的县域乡村子系统处在磨合耦合阶段,乡村可持续性和协调性有待加强。乡村“三生”系统发展功能区具体分为低等协调持续发展区、中协调低持续发展区、低协调中持续发展区、中等协调持续发展区、高协调中持续发展区和高等协调持续发展区等六种类型,以中低协调发展区为主,占总量的72.6%。不同类型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功能区,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鲁西南平原农区等低水平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提高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胶东半岛等中等地区以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为主,形成特色产业品牌;鲁北的高等协调地区以科学发展与示范建设为主,构建成熟乡村发展模式。乡村“三生”系统以耦合协调机理为依据,科学划分县域乡村发展功能区,对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乡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 键 词:乡村“三生”系统  耦合协调  乡村可持续发展  功能区  优化决策
收稿时间:2020/4/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