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藏粮于地视角下西北地区耕地适宜性及开发潜力评价
作者姓名:毕玮  党小虎  马慧  邓铭江  李鹏  曹小曙  时鹏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 710055;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55;延长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延安 717199;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乌鲁木齐 830000;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5;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5;陕西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研究院/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2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20-XZ-15);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707)
摘    要: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多源栅格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极限条件法评价潜在耕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潜力;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土壤侵蚀风险、土地荒漠化风险限制,构建潜在耕地开发的生态风险模型;将自然适宜性潜力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叠置分级,评估潜在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旱地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0.2万k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灌溉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9.5×10~4 km~2,这些土地需要通过引水灌溉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才能实现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塔里木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内蒙古东部等内陆干旱区,未来如果具备灌溉水源条件,实施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关 键 词:模型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  西北  "水三线"  潜在耕地资源  藏粮于地
收稿时间:2020-12-12
修稿时间:2021-03-0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