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引用本文:李有兵,李 硕,李秀双,等.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10):133-140.
作者姓名:李有兵  李 硕  李秀双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88)
摘    要:【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其变异系数最高,达32.38%,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秸秆还田后其自身所含有机碳矿化以CO_2形式释放于大气,进入土壤较少,因此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为5.3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可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WH-MC)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0.751 0,其小麦籽粒和秸秆产量较高,土壤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综合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WH-MC是关中地区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土壤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小麦  玉米轮作
收稿时间:2015/4/15 0:00:00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il quality under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modes
LI Youbing,LI Shuo and LI Xiushuang,et a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il quality under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modes[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16,44(10):133-140.
Authors:LI Youbing  LI Shuo and LI Xiushuang  
Abstract:
Keywords:straw returning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eat/maize rot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