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常山地区雾的变化特征及形成条件初步分析
引用本文:童监萍,吴艳.常山地区雾的变化特征及形成条件初步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4):225-226.
作者姓名:童监萍  吴艳
作者单位:常山县气象局,浙江常山,324200
摘    要:利用常山地面气象站2001~2009年的雾资料,结合能见度(VV)、相对湿度(RH)、温度()t、露点(td)等几个物理量,对常山地区雾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常山一般站出现的辐射雾、蒸发雾、平流雾,发现常山雾以辐射雾为主,少数为平流雾和蒸发雾。常山地区的辐射雾出现时,通常500hPa高空为槽后高压脊控制,700hPa槽后暖脊控制。辐射雾出现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早晨。中午随着地面温度上升,空气又回复到未饱和状态,雾滴也就立即蒸发消散。常山地区的辐射雾通常预示着当天天气晴朗。常山县雾的出现时间大部分在凌晨4时以后,特别是辐射雾,也有00时以前出现的锋面雾,但极少,而雾大部分持续时间为3~5小时。常山地区冬季的雾最多。11月和12月的雾日总计为20天。其次为春季,夏季的雾日最少,初秋的雾日并不多,但秋末雾日开始逐渐增多。常山地区的雾受气象要素的影响较大。当地面温度露点差(14时)小于10℃或者晴转雨的天气形势地面T-Td≤13℃第二天有可能出现雾;14时相对湿度≥70%,次日容易生成雾。次日早晨最低温度低于前一天14时的露点温度,可以作为判断常山雾的依据。另外,常山的特殊地形也是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 键 词:常山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气象要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