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松松针锈病的研究
引用本文:高玉海.红松松针锈病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3).
作者姓名:高玉海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摘    要:红松松针锈病是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害15年以下的幼树,病原菌是凤毛菊鞘锈菌。松针锈病不能至死幼苗,但降低幼苗的生长率。病原菌是转主寄生的,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红松针叶上,夏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凤毛菊叶背面。当年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是红松的初侵染源。在林中锈孢子的放散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6月上旬为放散期盛期。各种孢子的萌发温度:锈孢子10℃—27℃,最适温度25℃,夏孢子20℃—30℃,最适温度22℃,担孢子10℃—25℃,最适温度20℃。早春是病害防治适宜时机,最好的药剂是不硫合剂,其次是代森铵,退菌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