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放流活动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
| |
作者姓名: | 吕其明 张晶晶 高彦洁 吕振波 王田田 于君宝 王庆孝 |
| |
作者单位: | 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保育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 264025;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 26400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安徽师范大学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贝类增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年5月(增殖放流前)、8月(增殖放流后),对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调查。在调查海域,5月叶绿素a整体呈现近岸泥滩—离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优势种是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威利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羽纹藻(Pinnularia sp.)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8月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与5月有明显的不同,高值区出现在离岸,硅藻依然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演替明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海洋斜纹藻(Pleurosigma pelagicum)、伏氏海线藻(Thalassi...
|
关 键 词: |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叶绿素a 贝类增养殖区 环境因子 套尔河 |
收稿时间: | 2019-04-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渔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渔业》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