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硝化与反硝化潜势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青山  欧阳运东  肖孔操  陈浩  李德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33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5GXNSFBA139058)
摘    要:硝化与反硝化是氮素生物地化循环的两个关键过程,同氮素有效性、氮流失及大气与水体质量安全等紧密相关。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三个典型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以耕作旱地为参照,分析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硝化与反硝化潜势,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硝化与反硝化潜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硝化和反硝化潜势存在显著差异,硝化潜势均值在18.78~49.08 mg N/(kg.d)之间,具体表现为次生林旱地≈灌丛≈草丛;反硝化潜势均值在4.09~15.43 mg N/(kg.d)之间,具体表现为次生林≈旱地草丛≈灌丛。总体上,土壤硝化潜势要大于反硝化潜势,且均是植被演替后期阶段(次生林)显著高于早初期阶段(草—灌丛),草丛和灌丛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潜势与有机碳(SOC)、硝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SOC、硝态氮含量、SMBN是影响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潜势的关键共性因子。

关 键 词:植被恢复  氮循环  硝化潜势  反硝化潜势  峰丛洼地  喀斯特
收稿时间:2018-03-26
修稿时间:2018-04-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