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乡镇规划调控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作者姓名:邹亚锋  李亚静  马天骏  袁志鸿  刘娟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301188;7140313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6011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63024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6MS0401)
摘    要:为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类型,有效指导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及新农村建设实践。该文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为例,在乡镇规划调控的前提下,按农村居民点不同演化方向,将位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确定为城镇化型,位于扩展边界范围外的农村居民点确定为非城镇化型。针对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因其未来演化方向而将其空间布局优化类型确定为社区化管理型;针对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从乡镇总规协调度、生产生活便利度、居民点活跃度3大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斑块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综合影响力,并据此将其空间布局优化类型划分为综合发展潜力型、原地整治保持型、迁村并点扶持型3类。结果表明,可可以力更镇确定为社区化管理型的农村居民点6个,面积15.29 hm2;综合发展潜力型46个,面积178.28 hm2;原地整治保持型53个,面积189.20 hm2;迁村并点扶持型40个,面积141.22 hm2,并针对4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类型提出较为具体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符合可可以力更镇实际情况,能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与整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农村  优化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优化  斑块综合影响力  武川县
收稿时间:2017-11-08
修稿时间:2018-04-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