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松嫩平原中部农作物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引用本文:刘克宝,陆忠军※,宋 茜.松嫩平原中部农作物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8,30(2):42-52.
作者姓名:刘克宝  陆忠军※  宋 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技术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基金和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016年开放课题(2016009),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目的】在国家"玉米调减"、"粮豆轮作"、"大豆目标价格"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背景下,分析2011~2016年松嫩平原中部地区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和科学基础。【方法】选择克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一张图、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本底数据,采取遥感手段提取2011年大豆分布,生成2011和2016年作物空间分布图;选取水稻、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农场和县域进行5年内种植结构变化、耕地内部4类作物面积转换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结果】(1)克山县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55%左右的耕地种植作物发生变化,目前均以玉米、大豆为主,主要变化方向为大豆改种玉米。(2)克山县县域总体景观MPS变大,CI减小,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总体提升,AWMSI降低,斑块形状更加规则。【结论】(1)克山县种植结构的发展趋势由相对效益较低的大豆向着相对效益较高的玉米、水稻方向发展,种植结构由2011年的大豆为主要作物,转变为玉米和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且2016年玉米种植规模超过大豆,成为种植规模最大的作物;水稻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较大,面积扩张集中在县域的流域附近。(2)大豆、玉米和水稻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破碎化程度正逐渐趋于一致,其他作物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明显低于3种作物,破碎化程度高于3种作物;大豆、水稻和其他作物分布逐渐离散,玉米区域集中且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3种作物。(3)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很好地量化反映作物种植格局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包括规模、空间分布、形状、异质性和相关性情况。

关 键 词:农作物  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时空变化
收稿时间:2018/4/15 0:00:00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crop spatial pattern in middle Songnen pla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信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信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