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基于固定观察点农户层面的微观实证
引用本文:钱龙,袁 航,刘景景,曹宝明.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基于固定观察点农户层面的微观实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5):789-797.
作者姓名:钱龙  袁 航  刘景景  曹宝明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131);教育部重大项目(16JJD79005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D0401401)
摘    要: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关 键 词:非农就业  农地流转  粮食种植结构  “非粮化”  固定观察点
收稿时间:2018/6/3 0:00:00
修稿时间:2018/7/1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