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
引用本文:赖怡帆,孙君玥,张旭辉,梁毅,李永聪,廖花,黄俊,吴婷婷,刘雄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5(2).
作者姓名:赖怡帆  孙君玥  张旭辉  梁毅  李永聪  廖花  黄俊  吴婷婷  刘雄伦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水稻油菜抗病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2016ZX08001–0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1103–2);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NK2011)
摘    要: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和筛选高效多态分子标记T9E4;利用获选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培育高抗病株系。结果表明: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抗性反应及抗菌谱存在明显差异,抗性频率分别为95.2%和61.9%。大田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谷梅4号高抗苗瘟和穗瘟,而湘晚籼13号高感苗瘟和穗瘟。T9E4标记引物在谷梅4号和湘晚籼1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条约750 bp和1条约1 800 bp的稳定明亮条带,且PCR产物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标记辅助选择效率达100%。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及分子选择,培育出1个含有Pigm纯合等位基因、高抗苗瘟和穗瘟,且主要农艺性状与湘晚籼13号高度相似的BC5F3株系,实现了定向改良目标。

关 键 词:水稻  稻瘟病  抗性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基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