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
引用本文:朱天赐,马天封,柯健,朱铁忠,何海兵,尤翠翠,吴晨阳,王冠军,武立权.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4(4):820-830.
作者姓名:朱天赐  马天封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作者单位: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2. 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    要:【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关 键 词:长江下游地区  粳稻  味优高产  结实率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