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引用本文:方陆明,吴达胜,徐爱俊,唐丽华.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1):11-15.
作者姓名:方陆明  吴达胜  徐爱俊  唐丽华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二五"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方向:林业信息技术);项目编号142;浙江省本科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项目编号59;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协同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B07058;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IT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5096;浙江农林大学专业建设项目"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Y17003
摘    要:林业信息化是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对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在目标和要求、规格和规范、方案和机制以及教学体系和政产学协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浙江农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对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以期协同林业主管部门、企业、学校等多方资源加强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在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政产学对接,跟踪需求动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二政产学共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三政产学共建,统筹安排第一、二、三课堂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四政产学联动,协同多方资源,高效落实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证明,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以下明显成效:建成6个由师生共同组成的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子团队;在建立林业信息技术交叉复合型课程群的基础上确定了林业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聚焦林业问题开展综合性学科竞赛,在"挑战杯"竞赛中成绩优异;建成基于15个林业信息化软件及其运行数据的辅助实践教学平台;建成30个林业信息技术校外实践基地;所培养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质量较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不仅在林业行业从事信息化工作具有优势,而且在一般IT企业的就业竞争力也有所提升,得到行业及社会的充分认可。

关 键 词: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  信息类专业  政产学合作  教学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