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师银芳 赵军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91025001) |
| |
摘 要: | [目的]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状况,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类型及其种植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0年张掖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根据农田碳吸收、碳排放模型估算各县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及碳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张掖市各县区碳吸收、碳排放、碳汇强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同一农作物的碳吸收强度仅与单产量有关,且成正比;经济作物中棉花的单位面积变化量对碳吸收的贡献率最大,粮食作物中大豆的贡献率最大。碳排放量是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及灌溉面积的一次函数,化肥施用量的单位变化量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灌溉面积次之,且逐年有降低的趋势;农业机械碳排放所占比例较小,低于碳排放总量的5%。[结论]近10a来张掖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整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碳排放总量呈减小趋势,表明张掖市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
|
关 键 词: | 农田生态系统 碳源 碳汇 时空特征 |
收稿时间: | 2014-06-20 |
修稿时间: | 2014-07-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