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滇蔗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作者姓名:刘新龙  蔡青  毕艳  陆鑫  马丽  应雄美
作者单位: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远6616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2006C0013Z),国家财政部行业专项(nyhyzx07-019),科技部广西省部会商项目(2007BAD30B02)资助
摘    要: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来自国家甘蔗资源圃的41份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无性系进行扩增, 获得860个片段, 多态性条带629个, 多态性条带比率0.73, 特异片段54个。遗传相似性系数、UPGMA聚类和主效应分析表明, 在相似系数0.52处做切割线,毛轴野古草、斑茅和滇蔗茅无性系分为3个类群;在相似系数0.715处做切割线时, 又将41份滇蔗茅无性系划分为3个大类群, 云滇07/23独自形成A类群, 鉴于其叶鞘背毛,有待做进一步的分析;B类群3份无性系, 主要来自云南西南部高海拔地区;C类群37份无性系, 其中30份来自云南西南方向的保山、德宏地区, 其他地区7份;在相似系数0.738处做切割时, 将C类群37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亚类群, 亚类群的划分反映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 来自同一地区的无性系多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765处做切割可将C4亚类群划分为4个亚类群(C4-1, C4-2, C4-3, C4-4), 其中C4-3亚类群中云滇07/9/1与云滇99/4分子聚类最为相似, 可作为复份材料保存;C4-3亚类群在相似系数0.773处切割又可以分为3个分支类群, 以上分析反映出同一地区无性系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效应分析反映的属间、种间、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可见, 丰富的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滇蔗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关 键 词:滇蔗茅  AFLP  遗传多样性  
收稿时间:2008-06-16
修稿时间:2008-09-04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