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狐狸饲养繁殖及疫病防治技术
引用本文:徐启杰,党安坤,侯雪芝,王少华.狐狸饲养繁殖及疫病防治技术[J].山东畜牧兽医,2006(6):39-41.
作者姓名:徐启杰  党安坤  侯雪芝  王少华
作者单位:1.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济南,250022
2. 嘉祥县畜牧局
摘    要:提高狐狸的养殖效益,关键要掌握母狐繁殖的相关技术,提高繁殖力,搞好饲养管理。母狐繁殖季节很严格,一年只发隋繁殖1次,通常从1月下旬开始至4月下旬结束。狐属自发排卵动物,排卵有准确的时间性,一般银黑狐排卵发生在发情的第1天下午或第2天早上,北极狐在发情的第2、3天,但并不是所有的卵细胞同时成熟排出,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兰狐约为5~7d。据研究表明,母狐发情排卵第1天仅有13%,第2天47%,第3天30%,第4天7%。要想提高母狐的受胎率最好在第2、3天交配。若一次交配空怀率约40%左右,初配后第2天复配,空怀率约为26%左右,采用2~3次复配,空怀率可下降到4%以下。所以母狐配种采用复配形式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公狐精子在母狐生殖道内可存活24h左右。为了确保母狐及时发情,适时配种,达到全配满怀,多产仔的目的,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关 键 词:防治技术  饲养繁殖  狐狸  发情排卵  疫病  间隔时间  适时配种  空怀率
收稿时间:2006-07-20
修稿时间:2006年7月2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