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农业用水效果评价
引用本文:操信春, 任杰, 吴梦洋, 郭相平, 王卫光.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农业用水效果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5): 1-8.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8.05.001
作者姓名:操信春  任杰  吴梦洋  郭相平  王卫光
作者单位: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906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7GLC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M611681);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701087B);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摘    要:为兼顾灌溉用水效率和总量控制评估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结合水足迹与灌溉发展状况构建了农业用水效果评价指标(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ect,AWE),AWE越小农业用水效果越好。在核算2000-2014年间31个省区农作物水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AWE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年均农作物水足迹为1.097 2×1012 m3,蓝水、绿水足迹分别占13.1%和86.7%,且均随时间增加;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水足迹及绿水比例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研究时段内灌溉效率稳步提升,而由于灌溉用水规模的扩大和蓝水足迹比例的增长,AWE由2003年的0.113增长到2014年的0.137,中国农业用水效果呈恶化趋势;AWE空间差异大,且在不同年份均表现为黄淮海平原和西部省区较大而东南沿海较小;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用水效果有明显改善趋势,而粮食增产任务加大的黑龙江省AWE的增速最大;AWE与传统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无空间一致性,灌溉效率和水分生产率高的北方农业主产区应注重农业生产用水效果的评估与提升。农业用水效果评价可为区域灌溉用水效率提升与总量控制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实践依据。

关 键 词:灌溉  作物  农业  蓝绿水  水足迹  反弹效应  农业高效用水
收稿时间:2017-11-02
修稿时间:2018-01-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