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籼杂交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引用本文:唐梅,何光华,裴炎,杨光伟.中籼杂交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3):7-9.
作者姓名:唐梅  何光华  裴炎  杨光伟
作者单位:1. 乐山师范学院生物系,四川,乐山,614000
2. 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重庆
摘    要: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15个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中籼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0个引物共扩增出205条带纹,其中多态性带为16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频率有较大差异,但普遍较高,平均达95.33%。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小,在0.1210-0.3913之间,平均0.2455。15个亲本按UPGMA法可明显地分为不育系(I类)和恢复系(Ⅱ类)两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和Ⅱ-2)。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都较小,而且不育系的遗传变异较恢复系小;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2906,而且与恢复系两个亚类间遗传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资源匮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小,这可能是限制当前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增加亲本遗传多样性和扩大亲本间遗传差异是当前中籼杂交稻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 键 词:杂交稻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中籼稻  亲本选择
文章编号:1001-4829(2002)03-0007-03
修稿时间:2001年1月18日

Genetic diversity in semilate indica hybrid rice as revealed by RAPD
Abstract:
Keywords:RAPD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