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自然条件下桑螟种群的性比统计及雌性性腺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引用本文:李玉林,徐晴,吴琪,张业顺,方瑷,何小柏,梁培生,张国政.自然条件下桑螟种群的性比统计及雌性性腺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蚕业科学,2018,44(1):16-24.
作者姓名:李玉林  徐晴  吴琪  张业顺  方瑷  何小柏  梁培生  张国政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18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摘    要:昆虫的性比关系到种群的繁殖与数量维持,而昆虫性信息素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接受并产生与生殖相关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的重要害虫,对其种群性比的调查及性信息素组分鉴定,有利于虫情预测及开发桑螟性信息素应用于诱捕和干扰交配等综合防治。调查江苏省镇江地区5—9月份露地桑园与大棚桑园内自然发生桑螟种群蛹期的平均雌性占比分别为86.98%和83.05%,单蛾交配后代的雌性占比为82.91%,且未发现有孤雌生殖发生。对桑螟处女蛾性腺的二氯甲烷和正己烷萃取物采用色谱-质谱鉴定其组分,发现了5种与已知昆虫性信息素类物质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化合物,包括3,6,9-三环丙烷,十八酸甲酯、(3Z,16E)-5甲基十八碳二烯醇、(3Z,6Z,9Z)-十八碳三烯异丙酯、甲酸6Z,8-甲基,十四碳烯酯、(3Z,6Z,9Z)-十八碳三烯丁酯。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桑螟的雌性明显偏多,这有利于利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其为害;从雌成虫性腺萃取物中分离鉴定的5种化学成分可作为性信息素候选物质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桑螟  性别比例  性信息素  性腺提取物  色谱-质谱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